我國的教育制度包含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國小)、中等教育(國中、高中職)及高等教育等四個層級。高等教育包括專科學校、技術學院、科技大學及大學等類學校,合稱為大專校院。依據教育部的統計,101學年度第二學期共有162所大專校院。大專校院總學生1,355,290人,公立585,526人,約占43.2%,私立 769,764,約占56.8%。

大專校院學生占102年2月總人口數23,328,602人的5.81%,在世界各國約排名第五,僅次於韓國、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國,並與芬蘭相當。高等教育粗在學率(高等教育學齡人口粗在學率 = 高等教育學生人數/18-21歲學齡人口數 x 100)約 83.37%,僅次於南韓和美國。可見我國高等教育極為發達與普及,對國民選擇與接受高等教育而言,是一大利基。

在高等教育量的擴充之時,首先被關切的是學生素質的提升問題。學校的課程是否符應產業發展及社會的需要?學生所學是否符合核心能力所要求的畢業門檻或條件,以及學生的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國際視野等能否跟得上國際移動的步伐,都是衡量學生學習的關鍵,因此,學生須具備有良好的態度、解決問題、溝通、創新、語言、團隊合作、尊重他人、自我管理及規劃等能力,乃成為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的重要指標。同時,教育部透過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及IEET等國際認證,以提升校務和教學品質。

其次,少子女化浪潮已嚴重影響國內大專校院招生情形。105年開始,逐年遞減的學齡人口,勢將衝擊大專校院招生與生存的挑戰。教育部政策上乃積極鼓勵大專校院招收境外學生,期2020年達到13-15萬人目標。因此,推動國際教育、交換境外學生、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爰成大專校院必須努力的重點。

再次,高等教育必須輔導學生培育就業的競爭力。近年來全球性經濟不景氣,各國政府關切大專校院學生畢業與失業問題。固然教育與就業不宜劃上等號,惟若大專學生長期投資教育卻無法獲得謀生的機會與能力,不但學非所用、用非所學,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國家及社會的損失。因此,教育部成立人才培育白皮書小組,分為高等及國際教育、技職教育及國民教育三大議題,將深入探討如何提升人才素質,以及讓產學聯結,使學生畢業就能獲得就業的能力與機會。

綜上,我國高等教育的環境極其艱辛,所幸政府的政策已有些許方向,然大學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有成長、衰退甚至退場關閉的危機因子,是以大學的經營管理與生存命脈,需賴全體教職員生及校友們的同舟共濟,團結一心,維繫校務的永續發展,讓創辦人包德明博士教育報國的理想澤被更多學子,再創銘傳領銜高等教育發展的巔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