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29】專業開講/數位時代關於攝影的思考

商業設計系主任/高志尊 攝影術的誕生已經超過一個半世紀了! 1826年法國的尼普斯(Joseph Nicephore Niepce)以八小時的曝光時間,才首次勉強地將影像固定在白鑞版上;1839年8月19日達蓋爾(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的「銀版攝影術(Daguerreotype)」在巴黎公開,成為世界公認攝影誕生日之由來。 171年來攝影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亦日益精進,今天數位攝影之進步已遠遠超乎前人之所能想像!這項媒體所持有的表現力,幾乎已進展到其極限無法預測的地步。攝影不再單獨地被藝術家使用,它常被當成一種混合媒材,與繪畫、錄影、裝置、表演等藝術型態結合在一起。可能性被大力開發出來的這項媒體,自然吸引攝影以外其他藝術工作者投入,九○年代後期,已經可以觀察到美術科系出身的藝術家們,在創作時使用到攝影的例子多了起來,他們活躍地發表作品,相對帶給專事攝影的創作者極為強烈的刺激。 當藝術作品的美學機制或表現媒材的疆界開始崩解,對長期浸淫於傳統「銀鹽相紙(Silver Printing)」的攝影者而言,「數位影像(Digital Photography)」終於擠身新世紀「科技藝術(Techno-Art)」主要媒材的此一事實,在在都使選擇影像為媒材的藝術家們,必須主動地在創作中作出回應。 電腦科技已能虛擬實境的21世紀,影像創作者應該選擇繼續走熟悉的傳統路線?亦或新手上路投入數位影像這個陌生領域?果真重新調整腳步、虛心融入,新科技終能為自己的影像創作開創新局?認定一件藝術作品之好壞,除思考其作品內涵、美學價值外,作者對該媒材操控的熟練度如何?亦往往成為觀者檢驗標準;繪畫者從長時間觀察、下筆、反覆修飾一直到完成作品,是一個連續並且與外在世界互動下,可以全程操控的過程;而攝影者僅透過鏡頭和暗箱,在短則百分之一秒、甚至千分之一秒內,瞬時將現實世界留影在感光材料或感光元件上。當攝影術在1839年正式誕生之際,正是因為上述疑慮,使得相機此一新科技產物帶給藝術家極大的不安,進而招致質疑。但是,171年過去了,攝影不但沒有從藝術界消失,反更豐碩地在20世紀的藝壇開花結果! 攝影的發展邁進數位科技時代後,創作者僅需短暫的接觸電腦軟硬體等操作學習,過去須長期浸淫暗房才能解決的難題,在Photoshop等影像處理軟體中均得以快速地解決。科技的革新使相機的操作簡易到幾乎失去專家和業餘者的門檻,因此數位時代須建立的仍是創作思維和作品的美學價值,否則對這種科技藝術下的攝影成果,人們心中的困惑依舊,如同昔日傳統攝影之於繪畫般,只不過這次遭質疑的會是數位手機的攝影作品,非難的聲音可能是來自傳統攝影家! 他們問:「那是攝影嗎?」 但是,誰在乎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