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28】專業開講/企業經營是王道還是霸道

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陳振祥 前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先生,近年來提倡王道經營之概念,強調利他之精神。哈佛管理評論中文版在今年三月號中,對施先生進行專訪,標題就是「求強不求大的王道」,內容重點簡單摘錄如下: 一、王道講求兩個重點:為社會創造價值,與利益相關者平衡。 二、王道強調利他主義,以利他為最好的利己。 三、王道不只是仁義,還要永續的仁義。永續仁義,需要能強,不強就不是王道。 四、王道須從六個面向來觀察:有形、無形、現在、未來、直接、間接。 五、王道不是帝王之道,而是要走正確的道路。沒有創造價值,不符合王道,等於浪費社會資源,也無法生存。競爭,是為王道而競爭,不是為了你死我活的霸道之爭,不擇手段得到個人或企業利益,也不符合王道精神。 六、整合是王道的觀念,讓大家分工,各自當老闆沒有關係,但要有一個方法,將大家的能量整合起來,產生更大的能量。 七、以前,日本怕產業空洞化,而堅持產業不外移;結果就是讓整個日本都垮掉。美國現在開始反思,要把有附加價值的,投入資源而具有競爭力的項目留在美國。台灣也一樣,一定要把沒有附加價值的產業項目主動空洞化。一定要想辦法把核心競爭力留在台灣,但要做到愈來愈難。 八、台灣對世界的貢獻,就是將製造業全球化。因為我們分享,比較符合王道精神。在全球化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發展有價值而別人還不會的東西。 九、如何以王道思維,以客戶為中心,創造最高價值?而不是以技術為中心。因為技術沒有落實到「以客戶為中心」,價值一定有限。 決策基礎在於創造共同的利益 從這些摘要中,可以推論施先生提出的「王道經營」,就是以同時兼顧所有的利害關係人所需之利益為決策準繩,不以犧牲某些特定的利害關係人利益為經營前提。因而,決策基礎在於「創造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利益的構成,卻需要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利益創造、利益分配、利益佔有。 企業經營,必然以創造最高利益為決策前提;忽略此項決策前提的經營者,肯定很快的就會受到指責,而其中最大的衝擊就是浪費社會資源。創造出「最高利益」之後,其歸屬方式就需要透過利益分配與利益佔有之過程,落實為各個利害關係人所有。所有的利害關係人之資源投入與心力付出於價值創造活動,是「價值創造」的舞台構成要素;依據價值創造賽局參與者之決定論而言,無法因為參與賽局而提高賽局整體價值之參與者,將不會有機會參與其中。參與賽局的第二要件,更是參與者將其所創造的邊際價值都取走,其他參與者無從獲利時,這樣的參與者也不可能參與其中。 為價值創造而做出貢獻 簡言之,如果由多家企業或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價值創造過程,每一利害關係人都需要為價值創造活動付出心力與提升整體之價值創造規模;而且,每一利害關係人都只能取走所創造的邊際價值之一部分,其餘的用於提升其他利害關係人可以獲得的利益分配規模。所以,如果依據施先生提出的王道經營,強調所有的利害關係人都能為價值創造而做出貢獻,企業間因為彼此的合作而共創利益,都有利於社會進步。 不過,討論王道經營之內涵,就需要再度確認王道經營者是否以提升整體價值創造規模為職志,並且讓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因而獲得更多的利益分配機會,也確實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王道經營的考驗,不在於合作共同創造價值,而在於有效分配利益,並且讓利益分配機制成為王道經營之主體。 企業核心競爭力 利益分配的過程,是否能夠符合王道精神?也就是先利他、再利己!例如:先讓供應商得到好處,自己可以得到好處?是否需要有前提,或是有明確的準則依循,否則所有的採購成本都比競爭者高的狀況下,供應商可以獲得的利益較多,未必對採購的企業有利。 利益分配的機制,以市場機制的方式運作,是否為最有效的方式,還有許多的討論空間,尤其涉及交易成本問題時,會讓利益分配機制更為複雜。利益分配的機制設計,需要與參與賽局的自由度連結,也就是讓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參與其中;如果選擇參與其中,顯然參與該賽局是對該利害關係人有利,如果不利的話,可以選擇在毫無成本的結構下退出。若是如此的話,必然影響到企業規劃與發展核心競爭力的目的與用意。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當前顯學,也是諸多企業努力追求的焦點。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必然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心力,但是也同時期待可以獲得更高的經營報酬,因而可能就會讓消費者付出較高的代價來取得產品與服務,或者讓消費者無法自行選擇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之供應對象,而讓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利益分配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任一方獲取超額利益,必然是其他方減損應分得的利益;在這種狀況下,王道經營的理想就難以實現。 行銷重心:能力強化?買賣關係結構設計? 現實世界中,企業為爭取超額獲利而努力強化自己能力之案例,比比皆是。更何況不是透過能力強化,而是透過買賣關係結構之設計與支配,讓企業本身獲得超額利益之運作架構,更是常見。例如:透過品牌忠誠度的建立,讓消費者對於某些特定品牌形成特定偏好,進而付出較高的代價來獲取特定品牌的產品服務,特定品牌擁有者因而獲得較高的利益。這是市場行銷的運作重心,如果消費者因為特定品牌的產品服務效益較高而付出較高的使用代價,這是很自然的價格性能關係;如果不是如此,而是引導消費者盲目的跟從特定品牌供應商的行為,不斷的付出高額的代價,卻無法獲得同等的效益回報,自然可以肯定的說:這家特定品牌廠商,並非採取王道經營。 現實世界中,這類的廠商不是不勝枚舉嗎!運用較低的價格來販賣印表機,然後用較高的價格來販賣碳粉等耗材,進而獲取超額獲利,這樣的案例都發生在你我周遭,也都是企業常用的手法。這樣的經營思惟是現今的經營思惟主軸,這樣的內涵是否屬於王道? 利益相關者平衡 利益佔有,是企業內部執行效能的問題,與利益創造、利益分配的關連較小。多數企業的無效經營,需要使用過多的資源,自然不屬於王道經營;這樣的概念可以理解,也可以認同。然而,王道經營思惟中所提到的「社會價值創造」之概念,是很容易理解與認同的;不過,對於「利益相關者平衡」的看法,可能就要進一步思考其中所蘊含的王道概念為何。因為「利益相關者平衡」之概念,背後涉及利益分配的邏輯與機制。一旦使用的利益分配機制,會讓其中的利益參與者感覺受到傷害,但又不能不使用該特定產品服務,是否有「霸王硬上弓」的負面感受?這樣的供應商是否為霸道經營?似乎不能這樣簡單的二分法。 王道經營,強調利他之後才利己,這樣的論點是完全可以同意的。不過,究竟要如何做,才符合王道精神,似乎還有更多討論空間。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