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791】開啟台灣現代化大門的劉銘傳

提起劉銘傳,你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台灣巡撫、鐵路、郵電還是教育改革?歷史學家以「倡淮旅,練洋操,議鐵路,建台省,實創中國未有之奇」來稱讚劉銘傳,但道光16年(西元1836年)出生於安徽肥西縣的劉銘傳,其實自幼托身隴畝,生活非常窘困。而且平時喜歡耍槍弄棒,練就一身武藝的他,還曾殺土豪、劫富戶、捍法網,成為官府追捕的要犯呢!本期《銘傳一週》配合劉銘傳紀念園區啟用,及劉銘傳銅像揭幕等活動,再次帶領師生重新認識「劉銘傳」這位台灣的第一巡撫。 勇猛善戰的軍事家 劉銘傳,字省三,15歲就隨父親販賣私鹽,走遍鄉里。咸豐四年(1854),接受官府招安,在鄉興辦團練,開始他的軍旅生活,並與洪秀全所創建「太平天國」的太平軍有多次交手紀錄,後因功升為千總長。日後劉銘傳所率領的勇士編入李鴻章的淮軍,稱「銘字營」,由於劉銘傳兇悍善戰,戰功顯赫,便成為李鴻章麾下的一員大將。原本官途看好,不過卻在1868年因積勞成疾,辭官回鄉。 一直到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已解甲歸田在鄉間隱居多年的劉銘傳才憤然而起重赴沙場,並由清政府任命為督辦台灣事務大臣,於1884年抵達台灣基隆,到職15天後,即爆發中法戰爭。歷經二年慘烈的中法戰爭,暴露了清朝政府在軍事上的弱點,也突顯台灣在軍事地位的重要性。於是1885年,清政府決定台灣正式建省,並任命抗法有功的原福建巡撫劉銘傳為第一任台灣巡撫。 面面俱到的改革家 劉銘傳到任台灣巡撫後,旋即策劃研訂治台要務,分別按步推動。其在任職的六年(1885-1890)中,對台灣的國防、行政、財政、生產、交通、教育,進行了廣泛而大膽的改革,全面推動近代化工程,使台灣面貌煥然一新。 雖然劉銘傳沒讀過多少書,但與清末推行洋務的名臣,如曾國藩、李鴻章等讀書人相比,行伍出身的劉銘傳由於少了傳統科舉的包袱,更能吸收西方現代知識,並且身體力行。劉銘傳在台推動的政策其主要內容如下: 擴大撫番.改善生活 來台後,官吏與番民的衝突不斷,劉銘傳於是採恩威並用的撫番政策,剿撫兼施。恩撫不從,方行威剿,威剿之後,仍歸恩撫,同時畫明漢山地界,不准軍民侵凌。全台大定後,再廣招福建貧民擴墾,使番民與內地人民共處雜居,改變習俗,並設置全台撫墾總局與分局,局中有醫生、教耕、教讀等人員。另於台北設番學堂,讓番民與漢人接觸,消除他們心中的疑忌,並不以異類自居。 清理賦稅.整理財政 台灣當年田賦紊亂,尤其在豪紳吏胥的包攬控制下,形成「強者有田無賦,弱者有賦無田」的情況。為了清除積弊增加財政收入,劉銘傳奏請實行清賦,歷時二年多才完成清丈工作,田賦大量增加。不過,因為清賦直接觸犯了地主豪紳的利益,阻力四起,差點無疾而終。同時,劉銘傳亦設官銀局,造銀幣每年數十萬兩,這也是台灣自造銀元之始。 增設府縣.發展商務 清初台灣僅設一府三縣,劉銘傳來台後按建省規制,將全台分為三府(台北、台灣、台南)、一直隸州(台東)、十二縣及五廳,奠定了今日台灣地方行政區劃的基礎。當時的省會訂於全島中央,平原寬敞的彰化,而台北則因接近福州,故為施政中心。 府縣規模訂定後,劉銘傳陸續成立商務局、招商局(後改通商局)、煤務局、煤油局、樟腦總局等,實行專買制度,也是國營事業的根基。 發展交通.建設郵電 劉銘傳是近代積極倡建鐵路的第一人,並以「興造鐵路為網紐、輔之以電線郵政」為新政目標。劉銘傳先後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負責修建鐵路的工作,歷時六年完成基隆至新竹全長106.7公里的鐵路,成為中國人自辦自建的第一條。設電報總局架設水陸電線,改善島內外的電訊交通。之後又創立新的郵政制度,在台北設立郵政總局和各地支局,發行郵票,郵路遠至廈門、福州、上海等地。這是我國最早的自辦郵政業務、比清政府成立的郵政官局還早八年呢! 推廣農業.設新學堂 農業為民生基礎,劉銘傳亦鼓勵農民種植茶、棉、桑等經濟作物,同時拓展水利灌溉設施,提高農作物的產植。 此外,劉銘傳深知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前後創立西學堂,聘請西人教習英語、測繪等課程;設電報學堂,傳授電訊專門技術;設番學堂,為原住民培養骨幹和通事人才。在劉銘傳積極倡導下,台灣教育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鬱鬱寡歡的政治家 劉銘傳在台的改革計畫雖具遠觀,但卻是在已經腐爛透頂的清政府支配下進行。推行過程中,遇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因此,儘管他很想有所作為,但卻有不少人對他進行攻擊與誣衊。1891年基隆煤礦弊案,迫使他不得不告病辭官。繼任的巡撫邵友濂更因眼光短淺,思想僵化,盡廢銘傳新政,迫使台灣建設宣告中斷。 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清廷希望劉銘傳再次督導海防軍務,但被他婉拒。二年後,日本據台的元月11日,劉銘傳病逝,時年59歲,光緒帝追贈太子太保、謚號壯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