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789專論】日本平成大震災對我國災害防救工作的啟示

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助理教授/馬士元 繼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之後,日本於本年(平成23年) 3月11日14時46分當地時間發生芮氏9.0之”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其地震規模之大,以及後續引發之海嘯、工業災害、火災、核能事故等連鎖性重大災害,不僅超出以防災體系規劃嚴密著稱之日本政府之預期,造成東北地方民眾死傷慘重、首都東京停擺,連續兩次發生於先進國家的重大震災,更讓全球膽戰心驚,地球系統的不穩定所造成的巨災,使得原本為氣候災害所苦的各國政府,更是雪上加霜。 根據日本當地媒體之初步估算,死亡人數可能高達兩萬人,是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所面對的重大國難。也由於日本的經濟地位與區域安全角色,此次重大震災不僅重擊日本社會經濟,更牽動東北亞甚至全球的敏感神經。而震災中除了海嘯帶來巨大的災害之外,福島第一核電廠一連串的核能意外與輻射外洩,更是讓日本各地民眾與鄰近國家惶惶不安,整個處置過程不斷失敗,也凸顯出人類對於高科技風險的掌握仍然不足。 我國災防體系的現代化,乃自九二一集集地震後開始,歷經多次天災的修正,逐步達到一定之能力。但從莫拉克風災至此次日本震災,反思我國災害防救工作,仍然有架構混亂、任務目標模糊不清的問題,因此應迫切處理之災害防救議題如下: 一、儘速建立對於中央、地方政府救災能力的整體評估 目前政府推動各地辦理防救災演習,並據以評定地方之能量,實際上各地方政府均以全縣市之資源,貫注於單一演習場地,如何能有效評估其實際能力。因此目前迫切任務之一,應該組成專家團體,針對各部會、各地方政府之整體災害防救能力與優缺點,進行整體評估,以確認重點救災資源之配置對象與地點。 二、儘速建立大規模災害的聯合應變機制 中央與地方之聯合應變機制不完整,每每必須依照災害個案來臨時協調,造成各級政府官員在災害緊急狀態下,還需花費許多時間詢問、了解到底現在是誰指揮以及資源與支援在哪裡,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可行之大規模災害聯合應變機制,在災害發生前就讓各級政府了解各自的角色以及應負的責任。 三、儘速針對首都地區、主要都會區可能癱瘓國家整體運作的災害,擬定具體對策 從一年來全球各地之重大災情可以看出,主要都會區、首都地區癱瘓的嚴重性,將威脅國家安全與生存,因此亟需擬定主要都會區以及首都地區的災害應變特別對策與持續運作計畫。 四、應變後期民眾生活支援措施的預先規劃與整合 災害發生時政府第一時間救災效率雖至關重要,但民怨的產生,往往因為災害應變後期,民眾生活支援的需求分散於各權責機關,窗口以及相關應變規畫未統一,因此預期今年大規模災害可能出現之情形下,應預先規畫完整之應變後期民眾生活支援措施。 日本的巨災案例極少見於現代化先進國家,對於未來世界各國的國際合作模式將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各國除了傳統安全議題的合作以外,在災害防救措施上的密切配合,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而我國目前對於參與國際災害外交與防災安全的努力仍然不足,不僅人才培育體系欠缺、資料庫建置廣度與深度不夠,也沒有國家性的戰略計畫來支持,實在需要更充分的準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