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字.變.相 數位藝術移師當代藝術館展-0722

在藝術的天地,不同符號揭示不同的藝術門類,也象徵不同的情感意義。設計學院設計管理研究所和資訊學院資訊傳播工程學系跨領域合作的「字.變.相數位藝術設計展」,將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表現符號,應用表現當代數位藝術,繼6/7-9在桃園校區展出後,7/24-9/25移師台北當代藝術館續展,展場為台北當代藝術地下秀場的台北捷運中山地下書街B30/32/34/電視牆、「我閱讀咖啡」近R9出口,7/25下午3點舉行開幕茶會。 這次跨領域合作的資訊藝術成果展現,展覽的藝術家團隊為林珮淳所指導的台灣藝術大學與銘傳大學的研究生,也邀請李家祥及資訊學院院長賈叢林、資傳系葉正聖三位教授給予互動技術上的協助,將文字的變化與臉部及姿體的元素,結合互動機制而提出的「字變相數位藝術展」。此次展出的作品包含互動裝置與動態影像如:「解構與建構」互動裝置乃企圖表現漢字的造字哲學,當觀眾進入感應區時,可因觀眾肢體的變化而帶動文字的部首與字元的重新組合;「相生」則由視覺感知出發,探討身處環境中的現象與本質;「花鳥人」則利用傳統藝術「花鳥字」為其發展,運用互動系統來分辨觀眾肢體的姿態,而有趣的呈現各種花鳥字所組合的人體影像。 另外,「漢字Bar」乃結合「拉霸機」的機制與三字經的文字,經由拉霸的隨機排列,讓參與者在互動中認識三字經的正確組合;「口八囗(ㄨㄟ)」源於BBS站興起的表情文字“囧”字,利用不同漢字元素構成有趣的五官臉型,以網路攝影機截取臉部表情,而生動表現出每個人特有的囧字臉;「達利的高跟鞋」以臉部五官呈現奇特的動態高跟鞋影像;「字殤」則質疑漢字在簡化後是否傷害了其原有的內涵?以互動形式讓觀者去體驗漢字在繁體與簡體之間的差異。 「字變相數位藝術展」主動邀請觀眾參與作品的變化,而產生文字與科技藝術結合後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創意,藉由此展將藝術與科技;傳統與當代;觀眾與作品之間的議題與關係作了多元面向的詮釋,也挑戰了數位藝術在公共空間的可能性。 此次展出藝術家有:胡縉祥、陳建志、李佩玲、許芷瑄、詹嘉華、羅凱陽、王甄淳、王信翔、呂宗翰、蔡奇宏等研究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