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務發展校園快訊社論

【銘傳一週980期社論】與智慧機器共舞

當家長詢問:「我的孩子送到貴校就讀,你們將如何協助他為未來的就業奠立基礎?」回答這個問題困難處是在日新月異時代中,未來人類還有那些技巧和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價值,一直是許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而對應至各行各業時,那些技巧與能力是相關學系要培養的內容?以及如何培養這些能力?都將會是一個展現視野、遠見與決心的困難思考與行動。

十年前,大多數的學者會認為人類要持續超越機器數位勞工,要在模式辨識與複雜的溝通能力兩大領域中努力。但目前的科技發展顯示這些想法已不足以保證人類的優勢及就業,例如:華生電腦的醫學診斷能力、Siri的自然語言互動能力等。那麼人類要如何面對工作大量流失的困境,或如何判斷哪類的工作是即將會消失的?著名的商管學者戴文波特於2016的新著(Only Humans Need Apply)中,提出10項用以判別智慧科技將取代工作類型的準則。在被點名的工作領域中,擁有最多經驗的知識工作者還能繼續保住工作,但入門的職缺則再也不會出現,因此遭到「沉默開除」的最大受害者通常是入門級的員工,也就是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這意味社會新鮮人將愈來愈難找到工作。當太多人去追求那日漸縮小的工作職缺時,工作收入遞減也就成為必然的現象。

但另一方面,由許多新的觀察使我們認知到,人類與電腦不會以同一種方式,處理相同的工作,人類的強項是「策略方針」,而電腦則是「靈活戰術」。由自由式西洋棋賽的結果顯示,當競賽規則允許人類與機器合作,而不是與機器對抗,人類仍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此外、實力較弱的棋手配合好的電腦操控能力,會勝過超級電腦,以及實力高強棋手與差的電腦操控能力之組合。

未來學家Kevin Kelly指出:「在未來,你的收入多寡,要看你有多懂得和機器人合作而定。」因此,構思發想(決定題目與規則),大(多重)框架的模式識別仍是人類的強項,短期內仍是機器無法達到的境界。但不幸的是,我們今天大多數的教育現場,都不強調這類能力,反而著重於記憶、背誦、與讀寫算的能力上。這代表我們需要重新以新思維打造新的教育系統,讓畢業生能夠成為未來職場的領先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