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專欄

文教話題|學生迸發研究能量 教師指導功不可沒

企管張玉琳/品設阮濰超 談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科技部為提早培育儲備優秀研究人才,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執行研究計畫,俾儘早接受研究訓練,體驗研究活動、學習研究方法,並加強實驗、實作之能力。自80學年度起設置「科技部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原為國科會補助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銘傳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原教學卓越計畫)為提高同學主動追求知識之意願,自98學年度起,開始大力推行此計畫,績效卓著。從103年起,已連續七年通過補助件數超過百件(如右圖),且連年高居全國私立綜合大學第一,而每年僅有200名的研究創作獎,也屢傳佳績。
銘傳學子能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頻獲佳績,除了同學認同參與本項計畫,對於未來升學與就業所具備的加分效果外,指導老師付出的心力也功不可沒。依據研發處統計,企管系張玉琳老師已連續11年指導學生通過計畫,品設系阮濰超老師也已連10年。至於連9年指導有功的老師,還包括企管系謝佳宏老師、品設系衛萬里老師、資傳系賈叢林老師以及觀光系翁振益老師。

張玉琳老師 長期深耕 11有感

企管系張玉琳老師從民國99年至109年,11年來長期深耕此領域,不僅連年指導學生獲獎,有些年度還通過兩件,迄今已累計有15件獲獎。張老師分享多年來帶領學生投入計畫的心得,其中決定研究題目是撰寫計畫的首要工作。
張老師表示,會先讓學生自行摸索後提出有興趣的題目,一起討論題目的合適性與難易度,再示範從學校圖書館資料庫搜出相關的期刊文章,幫助學生整合文獻並將題目具體化,隨後開始構思整個研究架構,以及計畫書撰寫和修改。張老師認為適度的進度壓力可以提高學習動機,並增進師生彼此的互動品質,對後續計畫的執行有正向幫助,所以和指導的學生經常見面討論研究計畫。
張老師說,歷屆學生都是自己找到研究室,提出參與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的意願。這種學生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對未來的人生有自己想法,成績或許不一定頂尖,但具備相當程度的水準,偶爾提出的觀點也會讓我感到驚艷,是一種令彼此都相當舒服的互動狀態。銘傳學生素質不差,只缺少了一些自信,不清楚此事對他未來人生的助益,因此學習投入動機相對低落,只要老師能在旁循循善誘,撥出時間細心教導,感受到老師心意的學生,總能回報以令人讚嘆的成績。

阮濰超老師 連10報喜 除夕也投入

品設系阮濰超老師民國100年至109年,指導學生獲選科技部計畫迄今已邁入第十年。在題目選擇上,阮老師通常由學生自發性研究構想,或提供同學一些問題構想啟發引導,再由師生共同討論可行性。例如今年品設系李曼栴同學獲選的「熟齡父母與學齡前兒童的親子互動教具設計研究」,就是在少子化衝擊下,以學習研究探討適合熟齡父母與學齡前兒童的親子互動教具為設計方向,別具深意。
阮老師談到在參與科技部研究計畫學生挑選上,受限於每年只能指導二位學生的限制,因此先挑選各班學業成績前十名同學,以第一配第十、第二配第九,以此類推進行配對,再經由抽籤完成師生分配。指導教授在此基礎上,均有機會與優秀同學一同來研究學習。
學生撰寫研究計畫過程,舉凡研究問題、內容架構、文獻格式、標點符號、錯字等常見疏漏最為慘烈,均需耐心與時間做多次內容修正及調整改善。回想雖與學生有約訂修改三次為限,卻也曾出現高達十次以上修改版本。103年時,曾因學生返鄉團圓在即,除夕當晚還與學生以通訊軟體進行逐頁修改,最後該生獲得通過入選,才不枉費老師的用心。

驗證能力 你要勇敢踏出第一步

為鼓勵同學們投入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凡通過審查的計畫可獲得每月6千元、8個月共計4萬8千元的補助金,學校也會舉辦多場次的計畫撰寫說明會,讓同學生了解申請計畫的資格與方式。
此外,校方也鼓勵符合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資格,且願意提供研究設備(含儀器設備及圖書設備等)的教師,擔任指導學生從事研究的工作,惟每年度以指導2位學生、且相互間不得有配偶或三親等以內血親、姻親之關係者為限。
研究發展處表示,參與科技部大專學生專題研究計畫,不僅可提升同學的研究動機與能力,也能讓同學生有機會提前對自己未來人生作一次大膽嘗試,驗證自己的能力與價值,你一定要勇敢踏出第一步。

109學年度申請流程
109年12月 科技部來函
110年 2月 製作計畫書及線上申請
110年 6月 公告核定計畫
110年7月-
111年2月 計畫執行(8個月)
111年3月31日前 線上繳交成果報告
111年7月 公佈研究創作獎名單

實際作業時間依研發處公告為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