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連線生活專欄

文教話題|面對新冠肺炎,只能哈囉嗎?

醫療資訊與管理系/林志銘教授
春暖花開,本該是萬物恢復滋養時節,然而一場突來的瘟疫,打亂了人們日常活動,封城鎖國後,緊接而來的是供給與需求銳減導致的經濟蕭條,甚至可能 帶來糧食危機。而人類對這場瘟疫現在與未來的無知也讓我們看到了危機來臨時人性的脆弱與疏離。
病毒基因體善變,令人難以捉模
回顧人類與病菌的搏鬥史,從中世紀夾雜天花與鼠疫的黑死病、1918年二戰期間,18個月奪走數千萬性命的西班牙流感,到如今世界衛生組織 (WHO)好不容易才稱之為全球大流行 (pandemic)的新冠肺炎病菌總能僥倖突破人類最後防線,而贏得幾場勝利,也因此改寫了歷史。從生物學的角度,人類賴以生存的免疫系統 (immune system)在面對新興傳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時也只能落得招架無力,為什麼呢 ?因為人類對抗病菌的特異性抗體 (antibody)只能單挑它認識的對手,不打不相識,打過遍體鱗傷後才有辦法找出幾項法寶對付它。
不似細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毒基因體的善變令人難以捉模,新冠病毒 (conorovirus 19)的RNA單鏈核酸更具有這樣的特性,這回來者不善,有著比過去致命病毒更高的人類細胞結合率,更狡猾的症狀不顯力 (專尋醫學的診斷盲點搞戰術,伺機找到傳染的破口來大加肆虐。要減少這類疫病的擴散與傷害, 需三期臨床試驗之治療藥物與預防疫苗的研發,總顯得緩不濟急,那只能聽天由命嗎 ? 當然不希望。
成功教育大眾防疫
二個月的媒體洗禮,已成功教育了大眾防疫的概念 ,醫用口罩不織布的過濾與防水特性,當然優於布製或活性碳口罩,那N95口罩呢 ? 留給醫護人員吧,自己戴久了會喘又不舒服的,肥皂有著極性(polar)與非極性鍵結功能,20秒的洗手比起75%酒精的除毒效率,毫不遜色。至於稀釋漂白水,不要直接讓皮膚或黏膜與之接觸。
那麼,人與人之間該保持多遠,才算安全呢 ?有人說芬蘭式距離 1公尺,這是基於防範病毒透過口沫(droplet)進入呼吸道傳染的概念,因為其有重力形成拋物線墜落之故;也有人說應該隔離8公尺才好,那他就是認為病毒可能透過氣膠 (aerosol)傳染,因為懸浮的粒子就會隨氣流飄囉!
台灣防疫整合專業知識與創意
台灣近20年來歷經了SARS、H1N1的防疫經驗,練就了一身禦敵從嚴、料敵從寬的本事,從第一時間對疫情的警覺、個人旅遊史與接觸史的掌控、聚合酶連鎖反應 (PCR)核酸鑑定與快篩試劑研製、指揮中心三級至一級的升級開設、疫調的追蹤與分析、居家檢疫與隔離的控管、邊境與旅遊的管制、後勤資源與專責醫療機構的整合,到透過健保快易通推動落實的口罩實名制等等,各項政策的超前佈署都顯示執政者的決心與毅力,迄今讓境內傳播力 (P0)維持在 1 以下,讓病例數不致失控,讓重症患者在足夠的醫護量能下獲得完備的維生治療,因此讓致死率 fatality 得以控制在 2% 以下的優秀水準。這項成就保護了大眾的健康,減緩了不可避免的恐慌與經濟衝擊,也讓台灣的防疫表現受到國際的刮目相看。這些工作結合了各項專業知識的整合與創意,生醫科技、醫務管理、大數據分析、App 開發與遠距的運用,都在這場病毒戰役中,展現實力發揮成效。
還在哈囉嗎?有志青年可砥礪自己,期許成為防疫尖兵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