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務發展校園快訊社論

【970社論】以智慧校園重塑校園文化

由於物聯網、行動應用、數據分析技術與系統建置的快速發展,一種主動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服務模式開始成形,用以更替傳統需由使用者提出資訊查詢及服務需求的被動式服務模式。

這種新世代的網路服務思維,被應用在各行各業中,以提供使用者更具情境的服務,並同時讓提供服務端藉由進行服務,獲得更多的用戶資訊,進而自我提升服務品質。這種網路服務新思維在教育場域應用時,則要思考如何藉由資訊科技發展,以主動提升:對學生學習的支持與服務、對教師教學與研究的支援與精進、對學校行政效率的促進與改善。

2013年國際研究組織EBTIC發佈的下世代智慧校園(The Intelligent Campus)白皮書中,建議教育機構可利用雲端計算、虛擬化和物聯網等新技術,改變學生、教師、職員和校園資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將教學、研究、管理與校園資源和應用系統進行整合,以提高應用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和反應度,從而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

因此,智慧校園可視為基於物聯網,行動應用、數據分析技術,建構以校園生活為目標之智慧型服務系統。在我國,資策會對智慧校園的定義與服務目標劃分為6類,分別是智慧學習、智慧行政、智慧保健、智慧綠能、智慧管理、智慧社群。由智慧校園的涵蓋廣度可以預期將完全改變學生、教師、與行政人員的校園生態,並促成一種新的校園文化產生。

學校存在的最大價值是促進學生學習與生涯規劃的奠基。為建立以學生學習及生活為中心的智慧化校園網路,銘傳正積極建構新一代的網路服務系統,以符合資訊技術提供師生良好服務的需求。而在軟硬體服務的建置上,要能達成環境的全面感知,讓不同的網路系統能夠無縫互通,塑造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師生個性化服務,也要將大量的服務與使用資訊進行資料分析,以提升校務的策略規劃品質。

未來的智慧校園將是以學生服務為中心的資訊建置、以校園生活為主軸的資訊提供、以情境脈絡為基礎的智慧服務,成為對師生的網路單一服務窗口,經由透明自動的流程公開,有效提升校園行政服務形象。這些都需要經由師生的智慧與參與,讓整體的智慧校園達成以面向師生個性化服務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環境,識別學習者個體特徵和學習情景,提供無縫互通的網路通信,有效支持教學過程的分析、評量和智慧決策,建立開放的教學和便利的生活環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