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連線

生活專題|悠遊書海 讓生命更加豐盛

教職員悅讀會即起申請
【本刊訊】106學年度第2學期教職員悅讀會自即日起至3/15(四)止接受申請。組成方式須以一級單位為主,成員不可低於6人,每月至少聚會一次,且每人以參加一個悅讀會為限。每學期所有悅讀會補助的總經費是5萬元,原則上每學期每組補助新台幣5千元,若組數超出(10組以上),則補助經費由各組均分,學期結束前將給予每位成員教育訓練時數認證2小時。
各組悅讀會實際參與及辦理情形將做為後續申請、審核之參考。
有意申請者請於3/15(四)前將申請登記表傳送至人力資源處王文惠的信箱whwang@mail.mcu.edu.tw辦理,謝謝。
悅讀會預定時程:
1、107/3/15截止申請
2、107/3/31前公布審查結果
3、107/4/30前繳交第一次心得及簽到單
4、107/5/31前繳交第二次心得及簽到單
5、107/6/15前完成經費核銷
5、107/6/29前繳交第三次心得及簽到單
——
【非讀不可悅讀會】
《便利店人間》分享人:李志偉
「到底,什麼才是所謂的「正常」?和這社會不一樣,真的不行嗎?」第155屆日本芥川賞頒給了村田沙耶香的《便利店人間》,書中描寫女主角「古倉惠子」是個未婚36歲卻仍在便利商店打工的女子。某天一位以尋求結婚對象為目標的打工男子白羽,對惠子賴以生存的信念提出質疑,在信念被顛覆狀況下的惠子,到底會選擇堅持自我,還是屈服於整個無形的體制?作者用大家習以為常的便利商店做出發,延伸對整體社會無奈的控訴,戳破鼓勵自由發展的假象。
台灣便利商店密度居全球之冠,在這極度便利的背後,是一項項的標準化流程,嚴格而明確地規範每樣商品的產出、功能,甚至是如何上架,都有一套標準流程,撐起整個商業市場。村田沙耶香取自便利商店打工的經驗,述說日本社會對於「正常」的執著,同時也提出何謂「正常」反思,到底社會中所說的正常,是以什麼為基準。如果說依照標準化作業流程出來的東西叫做正常,那人呢?當我們過度追求一致化、標準化的結果,是否也默默地將人們商品化、標準化。在一切都標準化的現代社會,人們的一生是否真的如自我想像中的自由,還是只是陷入另一個巨大的標準化流程裡而不自知。
「便利店是一個強制正常的地方。」琳琅滿目的商品放在對應的架上,一旦少了,店員就要設法補齊,甚至是調動其他商品來補足。對店員來說,一般光臨的顧客,會擺出顧客應有的樣子,若是遇上故意找碴的客人,店員就要設法恢復賣場正常營運。整間便利商店無疑是個強制標準化的地方,如果有哪裡不符就要設法糾正,而這便利店就好比是現實社會,對於不符社會期望的人,群眾的壓力會令人喘不過氣。36歲未婚又打工的惠子,無意間發現這社會相處的模式,大學生讀書打工、出社會後找到正職工作、三十左右差不多要談結婚,之後就是生育小孩等,每個階段都有無形的規範,一旦你偏離了社會期盼的軌道,就會投以問候,然後開始貼各式標籤,直到繼續符合社會期盼。惠子單身又沒正職工作,在「正常」社會的標準下,可說是弱勢中的弱勢。憤世嫉俗又老大不小的打工男白羽,狀況與惠子差不多,可是卻背負著比惠子更大的壓力。
白羽帶著輕蔑的語氣說:「我們身處的世界是披著現代外皮的繩文時代,女人圍繞在能捕捉到大獵物的男人身邊,從最美的女人開始嫁出去;不參加打獵,就算參加也因為太弱而沒有貢獻的男人會被瞧不起,這種社會結構一點也沒變!」繩文時代,是日本舊石器時代後期到新石器時代,人們以部落形式成為一個社會,對於人的價值較著重於功能性,彼此的相互分工才能一起活下去。然而村田沙耶香以這樣簡化方式看待工業化後的社會,認為無論時代在怎麼進步,人們被商品化的現象依然存在著,就好像便利商店架上的物品,在特定的位置上發揮它的功用。日本社會是一個高壓鍋,受到各方無形的壓力,台灣也是如此,工作、婚姻、年齡、性別等再再都有一個無形的指標和期望。無論你願不願意,都會被這個巨大社會結構推著走,追根究柢也許社會在本質上,從未脫離繩文時代的功能導向,反而藉由工業化加速人們被商品化速度。
勇於追求個人理想生活,看似鼓吹自由主義,但事實上要逃離社會觀感,這禁錮的枷鎖,卻比想像中還要困難。一旦偏離了人生常模,整個社會就會想盡辦法「矯正」。年齡,更是標準化社會緊盯的項目,到了什麼年紀,如果沒做什麼,就會投以關愛的眼神,以及逢年過節的問候,美其名是關心,但實際上卻是集體的罷凌,懲罰那些未在該年紀達到應有的「成就」,進而形成一種排擠效應。
村田沙耶香的《便利店人間》暗諷著現行社會體制,藉由誇張有趣的故事架構,讓人反思要突破現有的處境,是要花上很大的代價與勇氣。作者並沒有告訴我們該要怎麼做,開放式的結局讓人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
【智慧人生悅讀會】
《救回來才叫人生》分享人:趙香雅
急診室,這個最接近死神、最危險、壓力最大,也是最能展現真情流露的地方。醫生要在急診室這個雜亂無章的空間裡,面對各式各項的疑難雜症,找到救人的秩序。作者陳維恭,中國附醫急診醫師,擁有30年的急救經驗,透過文字揭開急診醫師的視角,在生命的掙扎與嘆息之間,道盡人生百態。
身為一位急診醫師最要懂得「該放手時,就放手;但不該放手時,決不放手!」,面對危急時刻,可以立即做出正確判斷,迅速處理。例如:三位病人同時槍傷,一位頭部中彈,兩位腹部中彈,但其中一位有出血性休克的現象。這三位病人同時送入急診室,醫師必須馬上判斷送進開刀房的先後順序。就我們而言,大多都會覺得是頭部中彈的人應該最為優先,因為他有立即的生命危險,但實際上卻是腹部中彈但有出血性休克的病人優先,因為,進行搶救手術時,順序要改為「最危急且有最大存活機會率」的病人為第一優先。
陳維恭醫師從醫30多年,歷經幼稚園火燒車、兒虐、八仙塵爆、兒童墜樓、夫妻互殘、喝農藥自殺、吸毒、幫派互砍等各項急救事件,從中了解急診醫師不僅要協助解決醫療上的需求,還得留意病人的社會背景,以及是否有後續照護的死角。
在健保制度施行下,台灣的醫療收費相當低廉,若非這些既敬業又不怕死醫護人員冒著工作壓力與職場危險持續工作,在這醫病關係惡化且醫療糾紛頻繁發生的狀況下,倘若醫護人員紛紛出走,離開工作崗位,那麼,誰來守護台灣人民的健康,誰來搶救一個又一個的寶貴生命。希望大家到醫院就診時,都能以理性的態度與方式來溝通,以同理心的角度來看待這群醫護人員,讓他們在人力嚴重不足、工作壓力極大且風險極高的狀態下,能稍稍感受病人及家屬們給予的支持與溫暖。
—-
【人生不設限悅讀會】
《POWER錕是這樣鍊成的》分享人:陳慧華
傳奇高齡網紅李錫錕,在臺大教了四十年政治學,擅長以辛辣的觀點融合時事及年輕人流行的語彙,打破許多人對政治學的狹隘想像,深受學生推崇。因上課生動有趣,學生替他成立粉絲團「Power錕的紙牌屋」後爆紅,目前已累積52萬粉絲,其中「教學影片」風格辛辣,內容結合政治時事與大學生的戀愛煩惱,觀看人次近1千萬,人氣相當高。事實上,1989年李錫錕就曾代表國民黨選台北縣長,不過最後敗給民進黨候選人尤清,則讓李教授有了思考失利原因,從而以政治學角度看待民意的重要性與學會做自己。不過令他意外的是到了快70歲還能因教學影片成為新一代網紅,意外獲得知名度。
很多人常把政治學誤解成是在介紹行政體系與選舉制度,但李教授認為政治學其實教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它探討人際之間的交流法則,幫助我們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邏輯。我認為《Power錕是這樣煉成的》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台灣近代史架構,所以我買這本書的主因,就是讓小孩了解較為客觀的台灣近代史,而不是教科書上所洗腦的東西。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偉大?因為人稱讚他、崇拜他,所以偉大嘛!人生無法離開政治,就像亞里斯多德說:『人是政治的動物』,因為你離不開政治,離不開人對你的批評和愛戴,你永遠為此所苦、為此所樂。
總而言之,我想告訴各位,大家都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但其實不只午餐啊!你要成功就要付出代價、想要有創意同樣也要付出代價,想要快樂幸福,能不付出代價嗎?創意是一個人從內心散發出來的力量,就好像你聞到牛排的香氣,一定是來自一片上等的牛肉。我們不能只要香氣而不要牛排,或者不給孩子牛排卻要孩子擁有香氣,這樣怎麼可能「創新」成功呢?
最後,引用作者書中的話:人的生命像一條拉不斷的橡皮筋,非常有韌性,在面對挫敗時,要時時刻刻記得,千萬要抓住自己的主體性,再去面對客體,你就會發現,隨著自己POWER的增長,你會對失敗產生不同的詮釋。每個人都該主導自己的命運,人生下來都是孤單的,死掉也是孤單的,但想要不孤單的活著,並不代表要被支配宰割。
—-
【發現最美好的自己悅讀會】
《感恩日記》分享人:梁燕妮
「你不能預見生命的點點滴滴之間的關係,你只能在回顧時才看得出它們之間的連結」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賈伯斯說到。
當我們埋首在自憐自悲的情緒下,注意力便會縮小,於是無法注意到除了我們之外的世界。選擇懊惱、憤怒對待關心我們的人,使在我們四周的人無法過得好,因為我們自認為我無法過得好,憑什麼我們週圍的人可以過得好。這樣的思維讓我們錯過了去回顧生命的機會。如賈伯斯所說:「所有的事發生都有一定的連結。」那麼,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是有存在的必要,就當賈伯斯被自己所創立的蘋果公司開除時,他也曾憤怒也曾自我嘲笑。但後來他開拓了他的事業版圖,成立許多獨立的公司,甚至跨足電腦動畫界,最後他又回到蘋果帶領蘋果創造蘋果的霸業,他說:「有時生命會拿磚塊敲你的頭,但不要失去信心。」
“感恩”不只是生命逆境的解毒劑,還是我們拔除”自我”的毒針。作者提到戒酒團體如何每天用感恩的心情讓這些酗酒的團員,在非藥物的被動戒酒情境中改為主動的感恩,他們的感恩在戒酒後不再發生荒誕行為及給予未來能量與喜悅,其效果明顯維持長期比藥物組更好。”感恩”不是只讓我們沉溺在小確幸的自我滿足感,而是有更多的正向力量,在學會感恩後會用正向的態度面對生活,也可以用這樣的態度感染給週遭的人。
任何不快樂的人都應該謹記,他的不快樂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自己。作者提到當過去的事太痛苦,以致於無法感恩時怎麼辦? 書中提到有一位女士的三個女兒坐上酒駕的小姑的車,造成四死的車禍,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無法承受的痛苦,這位女士沒有責怪丈夫家人,也沒有跟丈夫離婚,雖然從開始的痛苦的想自殺。一年半後,心靈雖然仍然是脆弱的,卻感謝她週遭的朋友,她說:我有一群最了不起的朋友,我感到非常幸運,我每天都很感謝她們。她與作者合寫了一本暢銷書,她告訴世人有關於她三個女兒的事。
生命事件是不可預測的,可怕的事一定會發生,但即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繼續往前走,並找到可以感恩的理由。痛苦永遠不會消失,但它的存在給了我們怎樣的生命軌跡,卻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如果一定得接受這樣的生命歷程,那就得讓它過得有意義。
—-
【人生經典悅讀會】
《菩提道次第廣論簡介》 分享人:陳振祥
待人著想,是一份愛著自己工作對他人的價值、意義、與和諧相處的心。這份心,是需要不斷培養的。大多數人都會以自己感覺到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而追求滿足需求的途徑;並且習慣於從自己觀點出發,例如:要被尊敬、被讚美等;或要吃飽、要保暖等。在專注追逐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卻經常忽略了他人的立場,一旦得到的內容不符合自己期待,就會形成抱怨、指責等行為或情緒。由於長期以自己為主,而一昧的要求對方來滿足自己需求,難以看到對方有需求,更無法用心去體會對方。
然而,如果換個角度,問問自己「到底為對方做了什麼?」,自己對他人的價值為何?換個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通常會發現不同的意義。所以,只是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一件事情,是非常沒有智慧的!把重心放在「對他人的價值」而不是自己的需要,就是具體體現「待人著想」的念頭;將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心上,讓創造利益他人的想法超越為了自己利益的思惟;這樣的話,至少會少一分痛苦、而且多出許多的快樂。
待人著想,是一份「關懷」,是想著對方在那個時刻的當下所需要的,是想著對方在遇到困難的當下所需要的,是想著對方做不到預定成果所感覺到的。
待人著想,是一種主動的為他人付出之態度。
如果大家都能多一分的待人著想,將會因為彼此的真心關懷,而促成更多的相互理解與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更為柔和,整個社會也會變得更為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