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競賽」是每學期都會舉辦的活動,針對「愛心關懷」、「尊重生命」、「銘傳禮記」等議題,讓同學們去探討、去關注、去發揮圖與文的創作能力,呼籲、加強大家的重視和實踐,每回都能獲得同學熱烈的投件和見到優秀的作品。

文·圖╱商設系許臺育

馬斯洛在需求理論裡將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尊重及自我實踐不同層級,讓我們從中去做延伸思考,你會在上面看到什麼?

每個人背景不同,世界依舊存在許多的差距及不平等,那些在金字塔底層的人們,有些受欺負、暴力與戰亂,有些居無定所、顛沛流離、活在不確定與恐慌之中,有些甚至連求個溫飽都是極度奢侈的事…,我們看到這些事實了嗎? 致力改變「貧窮世襲」的全國傑出青年沈芯菱說過:「成功是什麼?未必是打敗多少人,而是可以幫助多少人。」幫助是什麼?未必是跑到非洲去當志工。對我而言它有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專業培養好;二是用自己的專業幫助周遭的人。我常想世界真能像約翰·藍儂John Lennon在「Imagine」裡找到世界的和平嗎?

但,環視我們所處的環境,那理想依舊很遙遠。我想,我能做的是,有能力,有責任,盡一己之力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多去關懷弱勢族群、以同理心體會。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辦法讓世界往美好更靠近一小步,那就是自我實踐最可貴的層面,將愛與關懷落實。

十事求是 文╱電通系林宸瑨

對於這次活動,我感到很新奇,剛開始覺得已經是大學生了,上不上課、遲不遲到、早不早退,都應該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行為,哪需要學校叮嚀、定規,甚至拿來比賽呢!

但經過班級投票表决參賽一個學期執行下來後,我贊同這樣的做法有激勵和起而效尤的作用。因為對大多數的同學來說,想法應該和我一樣,花父母錢上學。儘量不遲到、不早退。不過對於少部分的同學,就比較無法達到這項要求,畢竟大三了,都有自己一套看待「上學」這件事的標準,那是一種習慣,就跟會抽菸的人還是會繼續抽,會熬夜的還是會熬夜一樣,想要突然改變過來,並不是容易的事。

然而,這項「十事求是」的活動,因著大家有要達成的共同目標,進而彼此互相提醒、調侃、囑咐,那少部分同學的出席率反而提高了。我認為以團體同儕的力量培養同學恆心毅力及認真負責的品德,改善課業學習情形是有加乘效果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