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902專論】從豬油事件談企業良心與交易成本

文/企業管理系副教授陳振祥

交易成本,是一個非商管背景的人士,可能聽不太懂的名詞。簡言之,交易成本就是從事交易之雙方的任一方,對交易內容感到不安、不放心,而產生的非生產性成本。一旦交易成本過高,便會促使交易的任一方不願進行交易,而選擇自行製作的方式,來取得所需的產品或服務。以最近的油品事件為例,許多需要使用豬油的家庭或商號,選擇自行採購豬板油來自行炸製豬油,就是因為市場上的現成豬油之品質,已經得不到消費者的信賴,而做出的另一種選擇,也就是自製豬油。

消費者的抵制行為 這家企業的產品,在沒有爆發不合格油品事件之前,是市場的領導廠商,是多數需要使用豬油的消費者所選購的對象。但是,卻因為種種因素而讓消費者傷心、失望、到抵制該公司以及相關企業之產品。消費者這些抵制行為反應,是相當自然的;以交易成本之觀點而論,消費者的抵制也只是反應出對該企業、或者市場上類似商品的不放心,而採取的行為。

但是,如果就整體經濟體制的角度而言,因為消費者交易成本的考慮而選擇自製,可能讓某些市場運作機制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整體的市場經濟運作。 企業良心的價值 一家企業自行宣稱自己為良心事業,是否能夠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宣稱的良心企業,大概不容易短時間獲得支持;但是,一直這樣的宣稱,加上產品沒有出問題,就可以逐漸獲得消費者的支持,而成為一家自行宣稱的良心事業。

如果自行宣稱為良心事業,但卻使用先進科技,將成本低廉的劣質品,透過現代化設備予以優化,甚至通過政府檢驗,這樣是否為良心事業?既然為劣質品,可能就是品質不適合於人類使用。劣質的材料,通過了先進技術、現代化設備煉製之後的成品,雖然符合了政府的品質規範,是否就成為適合人類使用的產品?可能會牽涉到以下的情境:

一、如果劣質的材料,是因為生產新的材料是相當耗能的,而被迫將已經使用過的回收,進行精練而再利用,是否符合良心?

二、如果為了降低成本,而刻意選用低價的劣質材料,然後使用先進設備煉製後,成本依舊遠低於其他途徑所產製的成本,雖然產品規格符合品質要求,是否符合良心?

三、如果知道政府所頒佈的品質標準,可能只是最消極的標準,企業運用劣質材料經過精練之後,就能夠符合這樣的標準,是否符合良心?

明眼人大概都非常清楚,這樣都是不符合一般人對良心企業的期待。 但是,為何會有宣稱為良心企業的經營者,選擇以低價劣質油精練的途徑,獲取高額的利潤。雖然這些利潤佔整個集團企業之獲利比重不是很高,但是為何要這樣做?是在何種心態之下,做出這些決策?

回顧過去的歷史,生產豬油的這家企業,原本是藉由自己的豬油煉製作業,而在台灣獲得相當高的市場支持;隨著經營權被收購,而成為該強調良心的企業集團之一份子之後,就購置先進的精練設備、停止自行煉炸豬油、購入低價的劣質油加工銷售,而且在經過過去一年的兩次劣質油品事件時,依舊沒有停止這樣的作為。所以,究竟是蓄意、還是未知?難道真的不知道使用的劣質油,會傷害人體?還是過度信任新的精練設備,認為可以將劣質油,轉化為優質油?

逝去的企業良心 在還沒有調查清楚之前,相信沒有人知道該公司制定決策的邏輯為何?但是,社會大眾對該集團產品的信任度,肯定是大大降低。因而,這樣的良心企業,可能只是停留在宣稱之階段,還沒有到達實際實踐的階段。一旦良心是宣稱的,就肯定不可能是已經實踐的良心事業。如果事業經營只是停留在這裡,就是透過種種手法來戲弄消費者,自然沒有機會獲得消費者的持續支持。因為是屬於偽稱的良心事業,也難怪社會大眾對最近所爆發的抵制聲浪,是如此的強烈而直接。

良心企業,是宣稱也好,是確實去做也好,都是降低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成本之工具。但是,一旦此一工具被錯誤的使用,所帶來的副作用是難以想像的。或許有人說:這個風潮很快就會過去,消費者是很健忘的。不過,從交易成本觀點而言,要讓消費者不再擔心受怕,只要消費者的理性沒有失去,這份擔心受怕的情緒可能是不容易回復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