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901專論】國內紙媒的轉型-為《銘傳一週》900期進一言

新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孔令信

《銘傳一週》發行900期,這是值得慶祝與紀念的時刻,可是紙媒在台灣的媒體市場碰到了最大的生存與發展的壓力,若是不轉型勢必要走入黃昏市場,然而紙媒真的要走入歷史嗎?還是可以透過轉型來發展新的出路? 《銘傳一週》和發行超過2000期的《銘報》都是銘傳的寶貴資產,如何善用這兩大資產,運用網際網路與新媒體的分眾性與即時性,來經營出校園媒體的新氣象呢?這應該是慶祝《銘傳一週》900期的重要課題。我們借著看國內紙媒的轉型來反思,或許彙集更多的討論與眾人的腦力激盪可以為《銘傳一週》和《銘報》找出更佳的轉型出路,永續經營,熱愛《銘傳一週》與《銘報》的讀者們大家一起來加油吧!

紙媒挑戰第一關-網路興起 2008年是紙媒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一年的華爾街金融海嘯衝擊的不只是汽車業、金融業,更讓長期引領社會輿論的紙媒,不得不重新思考轉型的問題。因為廣告市場風向已一點一點地向網路這一塊偏移,相對地讀報的人愈來愈少,同樣的理由就是讀者群也向網路上佇足瀏覽,看紙本的讀者愈來愈高齡化,沒別的,滑世代已經滑進網際網路(internet)世界!紙媒的經營愈來愈吃力,不轉型只有苦撐待變的話,不但傷老本更難以為繼。

2008年11月《中國時報》成了旺旺中時,2013年8月老字號的《華盛頓郵報》轉售給amazon的CEO貝佐斯,四代經營《華郵》的葛蘭姆家族結束80多年的黃金盛世,2014年完全退出《華郵》,交給在虛擬世界中賣電子書、最擅長搞電子商務的高手之一貝佐斯來接手,因為他懂得網路、雲端,一旦這些匯流成河,不但可以賣書、任何商品都有可能賣,那麼報紙同樣也可以繼續賣下去啊!

實驗了一年多的貝佐斯沒有拉抬起紙本的發行量,但是在網路上的點閱與拜訪人次激增,直追《紐約時報》經營有年的網路這一塊。這不就是意謂著紙媒不要害怕發行量的的下滑,因為看紙本的人雖少,但這是習慣,在客製化時代,既不要忘記這些老讀者,當然也要開發新讀者,用新世代所喜歡的3C來看新聞,貝佐斯讓他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Fire可以免費看《華郵》不就是要培養未來的讀者客戶?

紙媒挑戰第二關-反壟斷聲浪 2012年是紙媒轉型另一個重要關鍵里程,九一反壟斷大遊行,讓台灣的數位匯流面臨最大的考驗,特別是在有線電視這一塊,最後一里的匯流,眼看就要在這一年完成。但是,旺中的蔡衍明要併購系統業中嘉案被NCC有條件的通過,然而在記者與學生們產生一個質疑,蔡家這樣的併購,不就是要形成一個跨媒體的托拉斯?反媒體壟斷運動因運而生,旺中與壹傳媒的黎智英也在這一場大遊行中撕破臉一樣地卯上了!

這場大遊行揭開的問題不只是反壟斷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數位匯流不能只是光在頻道做整合,內容還是王道,誰來讓新聞內容更精緻也更有深度和廣度呢?旺中只想用併購的方式取得媒體整合的主導權;壹傳媒急著辦壹電視,卻苦於無法上架定頻,反而成了燒錢坑;自由則只想維持現狀。四大紙媒只有udn是一步一步地走著媒體轉型的路,成立大編輯檯,進行數位匯流與媒體整合,udn接著再推出有線電視,讓自己逐步建構起一個完整的跨媒體集團。然而,這樣的轉型始終找不到商機,廣告主還是把眼光放在正在興起的新媒體上。到底哪裡出問題?

紙媒挑戰第三關-平台串流 2014年3月18日學運興起,先是打破SNG車的笨重,接著學生以夾腳拖和iPad直播搶到自己的話語權,他們擺脫傳統主流媒體的長期以來,就引以為傲的新聞專業與輿論主導權。當然學運最精采的整合,借重的就是網際網路建構起整個媒體頻道與內容上的整合工程:

一、運用了立法院網路既有的系統結合Wimax 行動無線網路基地台,建構起一個無線網路大平台,也就是完成全程直播的大平台,不但讓參與者可以同時共享這個大平台也可以各自獨立作業。

二、建構資訊入口:g0v.today 網站,匯聚並整理所有訊息、影音與視訊傳播,這個入口網站成為強有力的轉播中心。所有匯流與分流的訊息,都是透過這個入口網站進出。

三、手機與平板是行動載體,學生運用FB、PTT 與LINE 等社群媒體進行連絡、溝通,進而採訪、共筆寫作編輯。

對紙媒來說,這些不就是追求轉型最重要的一條新路?《蘋果日報》就從學運中學到了可以用輕便的行動裝置直播,找到轉型的契機。其次,《蘋果日報》運用美國西北大學與 Knight’s Foundation 合作開發的 TimeLineJS 套件,呈現太陽花學運期間重要事件。TimeLineJS 能將新聞事件依照時間軸顯示,讓後來進來關心該議題的閱聽人,了解事情的全貌.以及整個事件前因後果。程式碼也放上GitHub,採用MPL 2.0 授權條款。學運期間學生發行的《政誌》,《服貿跑馬燈》也是運用類似的時間軸概念來交代相關反服貿各類新聞的發展。這樣的新聞事件串聯與全紀錄,也會是未來新聞報導的新方向。

紙媒挑戰第四關-大數據世代來臨 再來,《蘋果日報》嘗試結合「開放街圖」圖資(善用報社既有的大數據)連續呈現8天9夜大甲媽遶境跟拍紀錄,同樣是突破往昔有限版面的報導,讓整個遶境活動更完整而有序地報導出來,更方便讀者閱讀全貌。這就是圖表新聞,也成了紙媒新開闢的優勢。udn在這一塊也愈做有聲色,完全靠的是網路平台與聯合報系既有的大數據和優秀的新聞企劃人才,給自己找到新出路。

最後,新媒體最要緊的還是媒體經營者、新聞提供者與讀者之間不再只是上對下的關係,而是相互關係,互動愈強,回應愈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就是採取「開放新聞學」的方式邀讀者共同營新聞,一起合作報導真相。讓所有讀者都成為公民記者,邀他們一起來經營一份屬於大家的紙媒或電子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