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大學的辦學聲譽與口碑,於2010年11月18日獲得美國中部各州校院高等教育評審會(Middle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MSCHE)認證通過之後,不但成為2011年台灣162所大專校院中,唯一免受校務評鑑的學校,更於2013年獲得教育部及美國的核准,在密西根州成立銘傳大學美國分校。

這段看似容易,卻是非常艱辛的歷程,正是李校長秉持創辦人包德明博士「人之兒女、己之兒女」及「卓越化、專業化、國際化」的一念三化教育目標,進而以「管理治學、評鑑治校」的具體行動,加以實踐的具體績效。

評鑑(assessment)具有診斷、評核、評比、競爭、諮詢、考核及交流等功能,其重要目的在於透過內部的自我虛心檢核之後,藉外部評鑑委員的專業經驗或見解,對受評單位提供公正、客觀及可行的發展,提出寶貴的具體建議。換言之,若將受評單位喻為健康的身體,評鑑的過程有如健康檢查般,藉專業的檢核,讓個體知道各器官的健康指數,使自己知所因應預防。是以,評鑑是一項專業、客觀及可行性的正向導引過程,讓受評單位知所檢討改善,進而永續進步與發展。「評鑑治校」的目的,就是期盼透過評鑑的指導,讓銘傳大學不斷向上成長、卓越永續。

管理(management)則是對組織運作的制度規範。大學是一個複雜的組織體,不但組織龐大、層級複雜、成員眾多、活動多樣、運作多元,然大學的目的在培育產業所需的優質專業人才,更需重視專業化及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組織結構。因而大學的組織,不但有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的存在,也須強調行政與學術的均衡,尤須顧及專業組織的學術發展空間,其管理的複雜性、專業性與技術性,非一般官僚體系的組織結構所能比擬。「管理治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行政與學術多贏的組織運作體系,協助教師教學、研究、學生學習及社會服務均能兼籌並顧,進而提升學校的運作效能,提高辦學績效與聲譽。

評鑑是一個永續性的滾動歷程(improvement),正如追求學問「學海無涯」以及追求卓越「止於至善」般,必須持續性的自我檢核,定期性的辦理校外自評或外部評鑑,時時提醒自我「未達目的、永無止境」的努力,以虛懷若谷的精神,虛心檢討相關制度規範,作為提升「管理治學」的運作依循,照顧好每位師生,達成「人之兒女、己之兒女」的理想;藉自我評鑑、系所評鑑、校務評鑑、MSCHE、IEET、AACSB等各種評鑑的實施,達成「評鑑治校」的永續檢討機制,重視所有利害關係人關心的行政績效、教學研究、服務輔導、學習成長、社會關懷,以持續追求「卓越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理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