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79專論】創造可能:YES! YOU CAN

前程規劃處職涯發展中心/陳柏宇主任、簡杏桂、王彥聯合撰稿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大學生們,還記得自己的夢想嗎?想要成為一位什麼樣的人呢?夢想,要放棄很簡單,但是想要實現,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認識自己、找到自己並努力發揮自我長處,「我的未來就絕對不是夢」! 大學生的生涯問題 根據主計處在2013年4月22日公布的失業率數字,2013年3月的失業率是4.17%,其中20到24歲的失業率為13.35%。按教育程度別觀察,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49%,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為5.24%。雖然青年高失業率已是全球性問題,但台灣的高學歷青年更面臨空前低薪,造成企業找不到好人才,而青年找不到好工作的結構性失衡。對大多數青年來說,大學是進入職場的最後一哩(last mile),如何診斷大學生的職業性向,藉以培養專業的就業能力,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於學生職涯輔導經驗中,我們發現當今大學生,常見的生涯問題大多數可歸納為以下幾項因素:對自己還不夠了解、對所學沒興趣、對於自己的未來發展不清楚、對工作世界(即職場)認識不足、不知該如何作決定、對未來感到茫然。

大學生處於生涯探索的重要時期,不但需要確定目前所學的專業領域是否符合個人的興趣,而且也面對著畢業後的職涯選擇。因此個人興趣的探索、培養以及職涯的探索與規劃於此階段極為重要。 當學生進行個人的職涯規劃與探索時,首重覺察與體認,藉由認真思考職涯並體認自己的責任,進而了解自我及外在世界,這包括個人所擁有之優點、專業技術程度、興趣、價值觀以及分辨不同工作類型、工作條件、進修機會,而後據此綜合評估以決定優先順序,並落實決策以順利進入職場(Robert D. Lock,1999) 。 針對這些問題教育部於2009 年建置涵蓋職業興趣探索、職能強弱診斷、就業能力培養3 個層次概念的「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niversity Career andCompetency Assessment Network, 簡稱UCAN,網址為https://ucan.moe.edu.tw/),即是大學生能利用之工具,期望透過職業興趣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的了解,並以興趣診斷、職能自我評估的方式,了解自我能力缺口,進而規劃自我能力養成學習計畫,具備正確的職場職能,提高職場競爭力,以利於未來的就業及職涯發展,成為企業眼中「對的人」。

何謂「職能」 所謂的職能就是為了成功完成某項工作任務,或是為了提高個人與組織現在與未來績效,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包含態度和個人特質)。例如:如果你是一名護士或是工程師,你要完成哪些工作?而這些工作又需要具備哪些知識、技能、態度?以上述的例子來說,護士要完成的工作包含打針、換藥、照顧病人,而這項工作也需要一定的醫學知識及實作經驗,並需要細心、耐心等等,這些就是所謂的職能。 美國學者萊爾.史班瑟和賽尼.史班瑟(Spencer & Spencer),依據佛洛依德(Freud)的「冰山原理」提出了「冰山模型」的概念,進而在其書中提出職能(competency)。

學者指出,職能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潛在基本特質。這些基本特質會影響到其所擔任的工作職務,透過此特質的觀察,可以預測出一個人在複雜的工作情境的行為表現。企業若能加以善用在人才的選、用、育、留等方面,將會是一套很好用的利器。但職能的冰山模型強調,一個人的行為是由冰山上層的「知識」、「技術」以及「態度」以及冰山下「價值觀」、「工作動機」、「人格特質」所展現的綜合樣貌。對企業而言,專業知識與技術或許能透過教育訓練給予提升與改善。但冰山下的工作動機、興趣、價值觀,則讓企業感到很難透過面試或是訓練可以輕易了解。 因此,近年來企業逐步在組織運作中導入職能,並從而建立「核心職能」、「專業職能」、「管理職能」等,作為組織各層級人員遵循的標準。我們經常聽到某某企業員工擁有獨特的「DNA」,意思其實就是指該企業員工所表現出職能行為。(天力亞太顧問公司鄧慧文顧問,摘自2013年8月UCAN電子報第8期)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的概念及目標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是為了協助學生了解個人的職業興趣,規劃職涯發展並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於職場的了解與認識,使學生提早了解自我職能缺口,進一步的進行有計畫的能力養成,以強化個人的就業競爭能力而設置的平台。除了是能讓學生了解自我的工具之外,也可以協助學校強化對學生職涯輔導之效能,進而分析並觀察學生的能力,以反饋給學校做相關的課程規劃。

而UCAN平台之檢測其實很容易,操作流程如下。UCAN自我檢測流程 首先請務必使用IE瀏覽器,登入本校的「學生資訊系統」,點選右下方的「UCAN就業職能平台」,就可以進到UCAN的首頁,如果點進去無法使用,可以註冊新帳號,帳號請設為1016+學號,學校匯入帳號時即會跟學生資訊系統連結,若使用者顯示的名字不是自己的名字時,只要點選帳戶更改姓名等基本資料,按下儲存後,重新登入就會看到使用者已改成自己的名字,即儲存成功,可以選擇想要做的測驗! UCAN平台在施測後提供十六項職涯類型的分數,讓使用者能夠初步了解自己在不同職涯類型上的得分與各類型分數高低的比較,報告的結果可以提供使用者將來職涯發展的方向與現今修課的建議指標。以下就三個測驗探索之結果及解釋來說明: UCAN職業興趣探索測驗診斷結果解釋運用 興趣表現並不代表你的工作技巧或能力,結果中得分較低的項目,不代表該職涯類型你無法勝任,只能解釋為何你可能對該類型的工作或活動的興趣相對較低。興趣得分的高低強弱僅代表對於不同職涯類型的個人相對興趣程度。個人可依分數的高低,思考或了解:個人興趣的偏好、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選擇與興趣相符的課程或學習活動。

透過UCAN的職業興趣探索測驗引導學生去認識就讀系所與職業興趣高之相關職涯類型之就業途徑、職能及相關工作。並可參酌John Holland (1985) RIASEC理論了解學生分數較高之職涯類型相關的Holland Code,由「特質」的角度思考該名學生的興趣偏好。 什麼是Holland Code呢?John Holland認為個人的職業選擇並非隨意發生的事件,而是個人基於過去經驗的累積,加上人格特質的影響而做的抉擇,故該職業亦將吸引有相同經驗與人格特質者,形成同一職業的工作者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對許多情境與問題亦有相近的反應;至於職業上的適應、滿足及成就,乃決定於其人格與該工作環境的諧和程度。

基於上述觀點,Holland認為大多數的人可區分為六種類型:實用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及事務型(C);依此,其環境亦可區分為此六型。單碼說明如下表:(內容引用自「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使用手冊」,p.22~23) John Holland RIASEC理論的六種類型說明: 這六個類型的職業興趣,反應出六種不同從事職業者的人格屬性: 實用型(R):情緒穩定、有耐性、坦誠直率,講求實際。生活上以實用為重,喜歡動手製造具有實際用途的物品。對機械與工具等事務較感興趣,相當適合從事機械、電子、土木、農業等工作。 研究型(I):善於觀察、思考、分析與推理且善於追根究底。他不嘉歡別人給他指引,工作時也不喜歡有很多規矩和時間壓力。

他能提出新的想法和策略,但對解決問題的細節較無興趣。宜從事生物、化學、醫藥、數學、天文等相關工作。 藝術型(A):直覺敏銳、善於表達和創新。他們希望藉文字、聲音、色彩或形式來表達美的感受,喜歡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工作。生活目的是創造不平凡的事物,最適宜從事如:音樂、寫作、戲劇、繪畫、設計、舞蹈等工作。 社會型(S):對人和善,容易相處,喜歡傾聽和了解別人,也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別人的衝突。他們不愛競爭,喜歡大家一起做事,一起為團體盡力。交友廣闊,關心別人勝於關心工作。教師、輔導、社會工作、醫護、宗教等相關工作,最適合這類型的人。 企業型(E):精力旺盛、好冒險競爭,做事有計畫並立刻行動,希望擁有權力去改善不合理的事。他們善用說服和組織能力,成為團體的焦點人物。他不以現階段的成就為滿足,且會要求別人跟他一樣努力。喜歡管理、銷售司法、從政等工作。 事務型(C):個性謹慎,做事講求規矩和精確。給人的感覺是有效率、精確、仔細、可靠而有信用。他們的生活哲學是穩紮穩打,不喜歡改變或創新,也不喜歡冒險或領導,會選擇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成為好朋友。適合從事銀行、金融、會計、秘書等相關工作。

共通職能診斷結果的解釋運用 職場共通職能代表,是從事各種不同的職業類型都需要具備的能力。此平台之職場共通職能之項目,透過文獻分析及產學專家意見,歸納並整理之項目如下。 透過自我評估的方式,了解各項職能的強弱狀況,而共通職能得分的高低僅以自我評估的角度分析使用者在各項職場共通職能所具備的程度。而自我評估的方式,讓受測者自我評定每項職能可勝任的程度。與一般技能評估不同的,自我評估測驗主要處理受測者對於未來表現的預期感。 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從社會學習的觀點出發,在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用以解釋在特殊情景下動機產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對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觀評估。根據過去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進行職涯輔導時,將職業興趣與自我效能感的結果合併考量、應用是很重要的。多數實證研究的結果發現,自我效能及結果預期與個人的職業行為有高相關存在(Betz & Hackeet, 1981),例如個人在大學時代的職業探索行為、學業成就、以及對所選擇科系的滿意程度等等,和個人的自我效能及結果預期都有關係。

在某些領域裡,自我效能預期高的學生對自己較具信心,學業成績也較優秀,對自己主修領域的滿意程度也較高。 生涯自我效能也是職業興趣與職業選擇之有效預測變項(Hackett, Betz, & Casas,1992),其與生涯發展狀況有高度正相關,且對學生生涯發展最具預測力(陳佩雯,2005)。任蕙玲(2005)研究發現,生涯自我效能之「目標選擇」層面與未來職業適配性存在正相關,即對自己目標選擇愈有信心及愈喜歡自己目標者,在未來職業選擇上也會選擇與目前就讀科系相符之職業。甚至有些理論直接指出自我效能影響興趣發展,進而影響職業的選擇。

此外,自我效能感較高的人,對於興趣與職業選擇是否一致比較在意;自我效能感較低的人,往往較不介意興趣與職業選擇是否一致。 專業職能診斷 UCAN所採用的16個職涯類型,係以主計處所公告「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為架構,並依據實際產業概況及專家意見,歸納16個職涯類型,此部分與聯合國ISIC(2008, Rev.4)及NAICS (2007Rev.4)等分類架構一致。可依照職業興趣測驗前三高的職涯類型,每次可選擇一種就業途徑來進行專業職能診斷。

UCAN的16個職涯類型 根據專業職能診斷結果,可以分析學生自我評量在該項就業途徑下,執行主要工作任務的能力程度、技能的明確性程度(level of specificity)及未來的可能性。由於多數在校學生對於實務工作活動內容較為陌生,建議可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科背景、家庭因素、選擇該就業途徑的原因、及個人困擾的原因,再協助學生思考職能診斷結果。 能力的養成需要持續不斷的累積與學習。所以建議同學,除針對該項就業途徑的職能,選修校內相關課程或學程外,也要持續關注趨勢的發展,閱讀相關書籍、新聞、報章雜誌等。

>若您已經選定特定職業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可請教系上師長或實務工作者,進一步掌握就業途徑中最關鍵的職能項目或可能影響較小之項目,透過更專業的建議將有助同學達到更好的程度。 結論 「UCAN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終極目標為連結業界職能需求與學習/教學、提高學生就業力以及縮短學用之落差,平台是工具,而導入僅是表面,真正產生意義的方式在於結合學校及學生需要,並且妥善運用平台資源。 各位大學生,實施測驗前不妨沉澱幾分鐘,問問自己:關於夢想,關於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想從事的職業,自己的未來藍圖該如何達成?這些問題雖然很基本,但其實很多人都沒有具體的答案,過完大學生涯仍找不到答案是很可惜的。 希望各位都能夠找到自我目標並發揮所長,面對職場「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發佈留言